公建民营,能否加速托育产业的发展?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标志着由政府主导的公办托育模式即将实行。
“公建民营”是公办托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许将成为托育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公建民营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公建民营”是“十四五”期间人口政策的重要抓手。习主席讲,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供给首当其冲。在很多地区,婴幼儿托育都是民生实事的首位。
“公建民营”是政府规划布点托育配套设施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完成“十四五”千人1.8到千人4.5托位的跃迁,年复合增长接近30%,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且可以在公建民营的探索当中,可以储备一批愿意并且能够做托育服务的优秀团队,共同为民众提供普惠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从行业和运营者的角度来说,成本加成的模式,让稳定长效运营成为可能。经营者不必为房租装修折腰,安心经营,做好本职。相对有限的利润空间,也不会造成资本蜂拥而至,让愿意做“慢”事业的人,有时间有空间。同时,这部分“省出来”的成本,可以更多的向团队特别是教师倾斜,提高员工的稳定性。一举三得。
从家庭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公建民营托育园”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实事,感受真实而具体。相对低廉的价格,稳定可控的质量,让居民特别是双职工家庭有一个好的选择。政府的支持和“背书”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信任。
但是,目前中国大陆的“公建民营”模式经验基本是一片空白。而在台湾,“公建民营”模式已经稳步发展了十几年,目前已相当成熟。 “公建民营”模式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作为托育创业者,我们可以用台湾的经验模式做一个对标,从发展过程当中找到一些规律和线索作为参考。
►►► 台湾公建民营模式剖析
01/ 商业属性是非营利性的
“公建民营”模式属于公托的一种
台湾地区政府作为托育园所的所有者,对外公开招标。托育从业者可以投标承办园所,以运营管理者的角色入局。 在“公建民营”模式里面,托育园所的经营收益是不能变成承办者个人收益的。
02/ 采用在市一级区域进行整体的布局规划
台湾地区政府对“公建民营”模式
在市一级区域里可调动的财政资金基数较大,各职能部门在统一的管理下更容易相互协调沟通,也更方便根据区域自身整体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整优化。 在办园规划提案通过后,地区政府将选择园所的场地并免费提供给承办者使用。
03/ 将采用定额预算筹建
托育园所场地
预算会有一个参考标准,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 这样既能保证园所的硬件品质,满足人民对托育园所的品质需求,又不损害承办方的利益,权衡好各方利益,做到良性循环。 而且,只有具备足够专业、实力的承办方才能在有限的预算下把事情做好,这也达到筛选承办者的目的。
04/ 委托专业托育运营机构进行运营
通过对外招投标的方式
招投标是对承办者托育专业能力的一次综合评估,是公开和公正的。 参与投标者都可以考察场地,根据预算制作详细的计划方案,交由政府审核评定。投标者的资质、经营口碑也是一个重要评估项。方案初审通过后,台湾地区政府还会让投标者对自己的办园理念、经营理念进行现场阐述。 没有托育理念,缺乏托育温度的团队将会被PASS掉。
05/ 对运营指标进行考核
对“公建民营园所”进行严格监督
“公建民营”托育园所的人工成本由政府支出,收入也只能投入到园所经营上。因此,园所的财务、人力资源状况将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督。 园所预算外的支出需要提前制定计划提交政府审批。台湾地区政府还会对托育园所运营指标进行考核。运营指标由满意度、专业度、课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构成,涉及一家托育园所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06/ 为什么是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
“公建民营”模式园所
首先,台湾“公建民营”模式园所场地免费,人力成本由政府负担。这样解决了承办人很大一部分的经营压力,只需要专心运营好园所。而且,承办人会有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与福利,同时获得社会价值与认同感。 其次,一些拥有私立幼儿园的承办者也可以借由运营托育园所积累的生源与口碑,把毕业后的孩子引导到自己的幼儿园中去,解决招生难的问题。最后,承办人可以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整合一些第三方产业资源。很多认同承办人的家庭是愿意对这些产业资源买单的。 台湾“公建民营”园所已经不再以简单的利益驱动承办者进行承接。更多深层次上的收益使台湾地区“公建民营”园所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并促进模式稳定健康发展。
前景壮阔,更需专业
由于经济实力与人口基数的制约,目前台湾地区只有200多家“公建民营”模式托育园所。
而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与人口基数决定了“公建民营”模式的市场量级是台湾地区远远无法比拟的。也许,在将来中国大陆一个地级市的“公建民营”模式的托育园所数量就远超台湾地区的整体数量。如果中国大陆的“公建民营”模式落地实行,市场前景将是远大的,值得大陆的托育人参与其中的。
托育是民生工程,鼓励公办是完全没问题的,特别是现在还没什么公办托育园,实际上公办托育园的涌现对于民众和家庭是信心的提振,也是非常好的宣传,家长更敢送托。公办托育园的作用应该是区域托育指导中心的存在,除了提供托位,还兼具监督、指导、管理等任务,公办托育的意义在于制定标准、树立标杆、引导示范。
但公办托育无法大范围地开展,第一财政没有那么多钱来支撑,完全由财政拨款来完成普惠性的托育不现实;第二公办的速度缓慢,对于2025年达成每千人4.5个托位的目标来说,力量太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足够支持托育产业的人才,不论是监管、运营、保教的人才都是缺失的,所以公建公营,公建国营,公建民营三种模式中主要还是需要靠公建民营来实现。
而公建民营能够有效的弥补上述一些缺陷,由政府、社区、街道等提供免费场地,水电气费免掉,有财政支持的装修费也一并出了,而民办运营团队带着自己的专业人才拎包进驻,实现轻资产运营,免除大量的后顾之忧。这样的模式能够让专业能力强、品牌效应好的民营机构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减轻财政负担,不需要由国家财政出钱来养更多的公办托育从业人员。 公办民营的模式将公办和民办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托育产业快速发展。民营机构不担心在疫情下招不到生源面临高昂的房租、水电等各种杂费,政府能减轻财政压力、提升办园效率、轻松获取托育人才,是实实在在的双赢的好事。
~end~